(左:巴斯特·基顿 Buster Keaton/右: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说到美国默片喜剧,卓别林总是第一印象。但其实在上世纪20年代,由于卓别林的出片率并不高,且片中始终保持的左翼倾向受到当局的长期监控和迫害。当时的票房解药当属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和哈罗德·劳埃德。
巴斯特·基顿以“冷面笑匠”著称,“面瘫喜剧”别具一格,在肢体动作和特效技术的配合下形成奇妙的幽默感。
从他1917年从影以来,就自成一派的喜剧风格和独特的魅力,他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脸部毫无表情,即使在卿卿我我之时,也是严肃的,因此被当时的美国人称为“冷面笑匠”。真正的会搞笑的人有个特征:自己能够全程面无表情却能把其他人逗乐。
1960年,基顿获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有《福尔摩斯二世》、《将军号》、《七次机会》等。
1895年出生的巴斯特·基顿和电影艺术同岁,原名约瑟夫·弗兰克·基顿。魔术大师哈里·胡迪尼(逃脱术大师)在目睹基顿从楼梯上一路摔下来却安然无恙时,大叫“Buster!”(结实的孩子),其艺名“巴斯特”由此而来。
除了给大家带来哈哈大笑的同时,他也是个非常敬业的演员,一般在经过他精确计算下完全不用替身能够自己来完成的动作的时候,他会坚持不用替身。
相反的,他还常常为别的演员担任替身。(现在的演艺圈这样子奋不顾身的真的太少),他为数不多的使用替身的时候,据说是在影片College(1927)里,他需要使用撑杆跃进二楼,于是就找来了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撑杆跳高冠军Lee Barnes完成的这一动作。
在巴斯特·基顿早期默片(1923年到1929年),是他电影生涯中最辉煌的6年,这6年中,他拍摄了12部长片,每一部都非常成功,他直接参与到动作设计,加上自己博命演出,后来被评为美坛喜剧泰斗。
此外,这些早期的默片几乎都没有电影剪辑,更别提什么特效了,完全是重复进行实验拍摄而的出来的,下面放一些他的电影GIF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他的努力与拼命:
看了这么多gif,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风格和成龙很像呢?成龙自己也承认过在动作设计上,有很多是抄基顿的。当然了,成龙大哥在美国很受欢迎,并不只是因为他的武打动作特别出色,也因为他电影的喜剧特色,在美国,他被称为中国的巴斯特·基顿,他也一直有在不停的挑战自我,每次电影中,也是搏命程度。
致敬——超越:
和卓别林相比,巴斯特基顿略显寡闻。但在后世的电影中却屡屡见到对其电影的致敬。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基顿《蒸汽船》(左)成龙《飞鹰计划》(右)
基顿《将军号》(左)比尔·默里《迷失东京》(右)
然而,无论你见过多少对基顿的致敬,都无法超越真正的他。